1.BIF:
BIF:(built-in function)内建函数,是erlang语言的组成部分。是erlang虚拟机中的基本操作。
tuple_to_list/1将元组转换为列表,time/0返回当前时间的时,分,秒。
1> tuple_to_list({12,cat,"ddd"}).
[12,cat,"ddd"]
3> time().
{12,35,57}
2.二进制数据:
一种数据类型,用来实现原始数据的高速存储。节省内存,输入输出更加高效。书写打印时,二进制数据以一个整数或者字符序列的形式出现,两端分别用尖括号括起来。其中的整数,每一个都要在0-255之间,如果二进制数据是可以打印的字符串,shell将显示字符串形式,否则会显示一串整数。
@spec 描述函数的参数和返回类型。类型标注,不是erlang代码而是注释文档的一部分,shell中不能使用这些标注。erlang中的模块声明也是注释的一部分。
erlang通过BIF来构造二进制数据或者从中提取数据,或者通过比特语法来完成这一过程。
@spec list_tbo_inary(IoList) -> binary()
@spec split_binary(Bin,Pos) -> {Bin1,Bin2}
@spec term_to_binary(Term) -> Bin
@spec binary_to_term(Bin) -> Term
list_tbo_inary将IoList中所有东西转换为一个二进制数据。split_binary在pos位置将二进制数据分割成两个部分。下面两个是互逆。
4> Bin1 = <<1,2,3>>.
<<1,2,3>>
5> Bin2 = <<4,5>>.
<<4,5>>
6> Bin3 = <<6>>.
<<6>>
7> list_to_binary([Bin1,1,[2,3,Bin2],4|Bin3]).
<<1,2,3,1,2,3,4,5,4,6>>
12> split_binary(<<1,2,3,1,2,3,4,5,4,6>>,4).
{<<1,2,3,1>>,<<2,3,4,5,4,6>>
14> term_to_binary({11,'333a',use}).
<<131,104,3,97,11,100,0,4,51,51,51,97,100,0,3,117,115,101>>
15> binary_to_term(<<131,104,3,97,11,100,0,4,51,51,51,97,100,0,3,117,115,101>>).
{11,'333a',use}
返回二进制数据字节长度
16> size(<<1,2,3,4>>).
4
3.比特语法
比特语法:一种模式匹配语法,用于二进制数据中的比特进行封包和解包工作。
比特语法是模式匹配的一种扩展。编写底层代码时,常会需要对比特级别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封包解包,会体现比特语法的便捷,比特语法针对协议编程而设计(erlang的看家本领 哇塞)。
16bit色彩的封包解包
19> Red = 2.
2
20> Green = 54.
54
21> Blue = 20.
20
22> Men = <<Red:5,Green:6,Blue:5>>.
<<22,212>>
23> Mem = <<Red:5,Green:5,Blue:5>>.
<<21,84:7>>
24> <<R1:5,G1:6,B1:5>> = Men.
<<22,212>>
25> R1.
2
27> G1.
54
28> B1.
20
可以看到是用:进行匹配,冒号前是数据,后是所占的比特数。
比特语法表达式
嗯,这里讲比特语法格式:
比特语法的形式:<<>>或者<<E1,E2,E3,E4,...,En>>。Ei有四种形式:
Ei = Value | Value:Size | Value/TypeSpecifierList | Value:Size/TypeSpecifierList
二进制数据中总比特数恰好被8整除(二进制数据中每个字节都是8bit)。Value必须是一个绑定变量、文本串或者一个返回值的整数。浮点数、二进制数据的表达式。Size必须为一个整型或者整型绑定变量,不能是自由变量。整型默认Size为8,浮点型为64,二进制则为本身长度。SpecifierList决定字节序,取值为:
@type End = big| little |native
书上给出一个例子来了解这三种排序和默认排序,不同机器可能不同。
37> {<<16#12345678:32/big>>,<<16#12345678:32/little>>,<<16#12345678:32/native>>,<<16#12345678:32>>}.
{<<18,52,86,120>>,
<<120,86,52,18>>,
<<120,86,52,18>>,
<<18,52,86,120>>}
4.使用总结
块表达式:
begin
Expr1,
....
Exprn
end
块得值就是快中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,用于当代码某处只允许使用单个表达式而你要用一串表达式时。
注释:
只有行注释%,没有块注释。
列表操作符++ ——:对列表进行添加和删除的中缀操作符。
比较表达式:
所有类型都定义了大小比较顺序:
number<atom<reference<fun<port<pid<tuple<list<binary
作用:可以对存储了任何类型的列表进行排序,并根据比较顺序,编写高效的数据访问代码。
出了=:=,=/=外,其他都遵循下面规则:
如果一个比较参数为整数,另一个浮点数, 整数在比较前需要转换成浮点数。
如果两个比较参数都是整数或者浮点数,直接比较。。。
==只适用于浮点数和整数的比较。最好都用=:=。
下划线变量:
如果一个变量在一个字句中只被使用一次,编译器会提出警告。但以下划线开始,那么编译器不会产生警告信息。
命名不准备使用的变量,增加可读性。方便调试。
Read more...
django文件上传源代码修改
当需要将上传的文件保存到别的服务器,而又不修改views里的代码,下面可能对你有点用。
Python26\Lib\site-packages\django\core\files\storage.py
这个文件里有一个FileSystemStorage类,类里的函数_save()进行了上传文件的保存。先上代码:
Read more...
def _save(self, name, content):
full_path = self.path(name)
print full_path,name
# Create any intermediate directories that do not exist.
# Note that there is a race between os.path.exists and os.makedirs:
# if os.makedirs fails with EEXIST, the directory was created
# concurrently, and we can continue normally. Refs #16082.
directory = os.path.dirname(full_path)
if not os.path.exists(directory):
try:
os.makedirs(directory)
except OSError, e:
if e.errno != errno.EEXIST:
raise
if not os.path.isdir(directory):
raise IOError("%s exists and is not a directory." % directory)
# There's a potential race condition between get_available_name and
# saving the file; it's possible that two threads might return the
# same name, at which point all sorts of fun happens. So we need to
# try to create the file, but if it already exists we have to go back
# to get_available_name() and try again.
while True:
try:
# This file has a file path that we can move.
if hasattr(content, 'temporary_file_path'):
file_move_safe(content.temporary_file_path(), full_path)
content.close()
# This is a normal uploadedfile that we can stream.
else:
# This fun binary flag incantation makes os.open throw an
# OSError if the file already exists before we open it.
fd = os.open(full_path, os.O_WRONLY | os.O_CREAT | os.O_EXCL | getattr(os, 'O_BINARY', 0))
try:
locks.lock(fd, locks.LOCK_EX)
for chunk in content.chunks():
os.write(fd, chunk)
finally:
locks.unlock(fd)
os.close(fd)
except OSError, e:
if e.errno == errno.EEXIST:
# Ooops, the file exists. We need a new file name.
name = self.get_available_name(name)
full_path = self.path(name)
else:
raise
else:
# OK, the file save worked. Break out of the loop.
break
if settings.FILE_UPLOAD_PERMISSIONS is not None:
os.chmod(full_path, settings.FILE_UPLOAD_PERMISSIONS)
return name
代码在这个文件的158行,函数传入参数name,第二句的print语句是我自己加上的,name路径就是存入数据库的路径,full_path路径是全路径,所以调用self.path的作用不言而喻了(代码在242行)。这里不需要全路径。
再往下两个if语句9行,功能:去掉文件名(就是文件夹路径),判断是否存在,不存在创建,然后创建不成功报错。这里也需要创建文件夹目录。
再往下的while语句就是存储文件代码了(\(≧▽≦)/激动~)。第一个if语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在前面不知道怎么有这个属性,我也没往前找,不过应该不碍事,解释中介绍说普通上传在else里面。else里面的代码我只懂for循环,那个locks,在同一目录下有locks.py,看到一堆windows接口没兴趣研究,看注释好像是“有两个线程同时对同名文件写文件,会重新获取文件名”涉及到下面的except。这里直接设置保存图片代码。
最后的if语句应该是设置文件夹的权限。
找到这个文件,开始乱找一气,从models里的save开始没找到。后来想起调试了,没有设置错的上传路径,报错“Attempted access to '\a.jpg' denied”。然后根据Traceback,找到了文件。记录下执行顺序:
views里的save(),下面省略若干,到了\lib\site-packages\django\db\models\fields\files.py
249行 file.save(file.name, file, save=False),
86行 self.name = self.storage.save(name, content)
然后到了文件\lib\site-packages\django\core\files\storage.py
44行 name = self.get_available_name(name) ,
70行 while self.exists(name):,
230行 return os.path.exists(self.path(name)),
没错时,在45行,转到_save函数。
erlang学习笔记-列表解析和断言
1.列表解析。
1> L=[1,2,3,4] .
[1,2,3,4]
4> lists:map(fun(X) -> 2*X end,L).
[2,4,6,8]
5> [2*X || X <- L].
[2,4,6,8]
[F(X) || X <- L] 代表由F(X)组成的列表,X取值于列表L。||右边用于匹配列表L中元素的模式,左边是一个构造器。
右边模式匹配可以像过滤器一样操作,注意大小写的区别。
6> [X || {a,X} <- [{a,1},{b,2},{c,3},{a,4},hello,"wow"]].
[1,4]
7> [X || {A,X} <- [{a,1},{b,2},{c,3},{a,4},hello,"wow"]].
[1,2,3,4]
2.列表解析快速排序算法。
Read more...
-module(lib_misc). -export([qsort/1]). qsort([]) -> []; qsort([Pivot|T]) -> qsort([X || X <- T, X < Pivot]) ++ [Pivot] ++ qsort([X || X <- T,X >= Pivot]).++中缀添加操作符 19> [1]++[2]++[3,4]. [1,2,3,4] 3.毕达哥拉斯三元组。
pythag(N) ->
[{A,B,C} ||
A <- lists:seq(1,N),
B <- lists:seq(1,N),
C <- lists:seq(1,N),
A+B+C =< N,
A*A+B*B =:= C*C
].
lists:seq(1,N)返回一个1到N组成的列表。
4.断言。
功能:断言是一种用于强化模式匹配功能的结构。
断言序列:
用分号(;)分开的集合,只要有一个True,整个序列就为True。
用逗号(,)分开的集合,必须都为true,整个断言序列才为true。
断言序列的合法语法形式:(表格,p43)
原子true,其他常量(条件,或者绑定变量)求值为false,
断言谓词或BIF(内建函数),比较表达式,算术表达式,布尔表达式,短路布尔表达式
布尔表达式中,orelse,andalso与 or/and 区别:and/or 需要对参数都进行求值。
vim使用小技巧,在工作目录打开vim
前面在找vim教程的时候,看到有介绍怎么修改vim打开的默认工作目录。当时看了配置文件比较麻烦,然后用vim编辑文档也不可能只在一个盘,一个目录下,输入打开路径也麻烦。
今天早上在shell下学习erlang想到了批处理,用批处理在工作目录打开vim。
Read more...
:: open_vim.bat
@echo off
vim
vim字典:http://vimcdoc.sourceforge.net/doc/
vim学习
关于工作路径的快捷键
cd : 改变vim的当前工作路径
lcd: 改变当前窗口的工作路径
pwd: 查看当前的工作路径
set autochdir: 自动设当前编辑的文件所在目录为当前工作路径
推荐一篇学习vim的文章:http://coolshell.cn/articles/5426.html
该篇文章的小补充:
用处不大,了解就好。
Read more...
u → undo ,<C-r> → redo ,我试了<C-z>也能实现撤销操作,<C-v>能实现复制,不过这可能与系统有关系(现在在windows下用的,以后再测试ununtu),不过需要按两个键,但是在编辑模式下也可以使用。
:e <path/to/file> → 打开一个文件, 使用vi <path/to/file>一样的功能
vim中翻页的命令
整页翻页 ctrl-f ctrl-b
f就是forword b就是backward
翻半页
ctrl-d ctlr-u
d=down u=up
滚一行
ctrl-e ctrl-y
zz 让光标所杂的行居屏幕中央
zt 让光标所杂的行居屏幕最上一行 t=top
zb 让光标所杂的行居屏幕最下一行 b=bottom
erlang学习笔记--顺序型编程
妙不可言的函数编程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当我看完第三章时,被erlang的编程方式深深的吸引住了,但是作者总是在我觉得很精妙的地方说:“该方法在实际编程中很少用到”T_T。python也有函数编程的思想,不过一直没有用到过,可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。下面的笔记也只是自己学习中的所悟,可能有着大量的错误,如果你发现我理解的不对,感谢留言指正。请带着怀疑的态度看此笔记。
1、模块。
模块文件存放在扩展名为.erl的文件中,编译完成后的扩展名为.beam。
文件名geometry.erl(博客不支持erlang语法高亮,蛋疼了。。)
-module(geometry).
-export([area/1]).
area({rectangle,Width,Ht}) -> Width * Ht;
area({circle,R}) -> 3.14 * R * R
执行过程:先需要将erlang shell目录移动到代码目录下,查看当前目录命令pwd(),cd(Dir)。
2> c(geometry).
{ok,geometry}
6> geometry:area({rectangle,10,5}).
50
7> geometry:area({circle,1.4}).
6.1544
字句顺序不重要,但调用参数的匹配过程是从上向下的。函数不能处理模式匹配失败的情况,将会抛出一个运行时错误。
2、fun匿名函数
1> Z = fun(X) -> 2*X end.
#Fun<erl_eval.6.82930912>
2> Z(3).
6
这个简单的例子介绍fun函数的用法,用一个"end"做结尾。第三行语句的值为一个函数Z(X)=2*X
以fun为参数的函数
3> Even = fun(X) -> (X rem 2) =:= 0 end.
#Fun<erl_eval.6.82930912>
4> Even(8).
true
5> Even(3).
false
6> lists:map(Even,[1,2,3,4,5,6,7,8]).
[false,true,false,true,false,true,false,true]
7> lists:filter(Even,[1,2,3,4,5,6,7,8]).
[2,4,6,8]
第三个语句,我们定义了一个Even函数,用来求变量是否是偶数,是返回true。
第四第五语句是函数的使用。
第六行将函数Even作为参数,将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代入Even,得到的值生成一个新的列表。lists:filter是将满足使Even值为true的列表元素生成一个新列表。
返回fun的函数
11> Fruit = [apple,pear,orange].
[apple,pear,orange]
12> MakeTest = fun(L) -> (fun(X) -> lists:member(X,L)end) end.
#Fun<erl_eval.6.82930912>
13> IsFruit = MakeTest(Fruit).
#Fun<erl_eval.6.82930912>
14> IsFruit(pear).
true
15> IsFruit(dog).
false
17> BoxList = [dog,orange,cat,apple,bear].
[dog,orange,cat,apple,bear]
18> lists:filter(IsFruit,BoxList).
[orange,apple]
11行定义了一个Fruit列表,里面都是水果(⊙﹏⊙b汗)。十二行定义了一个函数MakeTest(L),他的值为一个fun函数,这个fun函数的功能是看变量X是否是L中的元素,是返回True。(感觉就是二元一次方程,你必须知道两个变量才能求得一个结果值)
第13行定义函数IsFruit(X)=lists:member(X,Fruit),当然我这样表示是不正确的,只是为了写得像数学上的函数。正确是IsFruit = fun(X) -> lists:member(X,Fruit) end,这样这个函数的功能变成:看X是否是水果,是返回true。
第14,15行进行了函数测试。十七行定义了一个篮子,里面各种东西,我们要挑出水果,用我们的lists标准库,如果IsFruit为true,那么是水果,则挑拣到另一个篮子里。哇哈哈~
定义自己的抽象流程控制:
这里更是可以举一反三,做你想做的^_^。
书上给了一个for循环控制结构的实现:(语法不支持高亮,就用截图了,不高亮我自己看着别扭)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57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300" caption="erlang编程"]
[/caption]
这是实现了for(i=0,i<10,i++),for i in range(0,10),简单的你可以实现一个for i in range(0,10,2)。
解释一下程序:如果第一个参数值与第二个相同,返回执行 F(Max),否则匹配第二个,F(I)作为列表的头,for(I+1,Max,F)作为列表尾。
如果看到这里,你也会有疑问,为什么不写第二条语句在第一条上面呢?因为交换以后,for(I,Max,F)将满足任何语句,就不会执行第二条语句。编译器也会提示给你:lib_misc.erl:6: Warning: this clause cannot match because a previous clause at line 5 always matches。你的执行将会死循环。当然如果你输入的匹配I>Max,也会进入死循环。
我感觉这将比其他语言的for循环更加灵活。
25> c(lib_misc).
{ok,lib_misc}
26> lib_misc:for(1,10,fun(I) -> I end).
[1,2,3,4,5,6,7,8,9,10]
27> lib_misc:for(1,10,fun(I) -> I*I end).
[1,4,9,16,25,36,49,64,81,100]
28>
编译,26行打印1-10整数列表,27行打印平方列表。
先整理这么多,第二章的笔记是边学边记,第三章是一口气给看完了。⊙﹏⊙b汗
Read more...
[/caption]
这是实现了for(i=0,i<10,i++),for i in range(0,10),简单的你可以实现一个for i in range(0,10,2)。
解释一下程序:如果第一个参数值与第二个相同,返回执行 F(Max),否则匹配第二个,F(I)作为列表的头,for(I+1,Max,F)作为列表尾。
如果看到这里,你也会有疑问,为什么不写第二条语句在第一条上面呢?因为交换以后,for(I,Max,F)将满足任何语句,就不会执行第二条语句。编译器也会提示给你:lib_misc.erl:6: Warning: this clause cannot match because a previous clause at line 5 always matches。你的执行将会死循环。当然如果你输入的匹配I>Max,也会进入死循环。
我感觉这将比其他语言的for循环更加灵活。
25> c(lib_misc).
{ok,lib_misc}
26> lib_misc:for(1,10,fun(I) -> I end).
[1,2,3,4,5,6,7,8,9,10]
27> lib_misc:for(1,10,fun(I) -> I*I end).
[1,4,9,16,25,36,49,64,81,100]
28>
编译,26行打印1-10整数列表,27行打印平方列表。
先整理这么多,第二章的笔记是边学边记,第三章是一口气给看完了。⊙﹏⊙b汗
vim erlang插件配置
The Erlang plugin for Vim,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onlychoice/vimerl/ windows下将文件复制到“安装目录/Vim/vimfiles”里面就行了。
安装完直接带有自动补全功能, Ctrl+c,Ctrl+o,应该是正确的。
这里找到一个管理vim插件的工具:pathogen。 地址:http://www.vim.org/scripts/script.php?script_id=2332
这个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管理插件的安装和卸载,windows下在\vimfiles里建立一个 bundle 目录, 以后插件可以以整个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在里面。 方便安装删除。
下载的pathogen.vim文件放到Vim\vimfiles\autoload里,linux下安装到/.vim/。
配置pathogen: 修改~/.vimrc配置文件,加入:
List代码
call pathogen#infect()
syntax on
filetype plugin indent on
vim字体的修改方法参考文章:http://www.vimer.cn/2009/11/ vim%EF%BC%88gvim%EF%BC%89%E7%BC%96%E7%A8%8B%E5%AD%97%E4%BD%93%E6%8E%A8%E8%8D%90.html
Read more...
mysql图形化界面工具
当需要修改数据库表名字的时候,发现命令超长超麻烦,就想找一个可以界面显示的工具。以前接触phpmyadmin,那个需要php环境,但被我卸载了,又到网上搜索,随便找了一个,名字mysql-gui-tools-5.0-r17-win32.zip。具体叫什么我也不清楚,下载地址:http://dev.mysql.com/downloads/gui-tools/5.0.html
使用后发现很好操作,功能还没有都熟悉,感觉挺强大的。
安装目录下有个MySQLAdministrator.exe,打开后填写host,username,password进入。我只使用了导入导出功能、表的名字修改,字段的添加删除,名字修改。
网站采集小体会
这几天用python采集了两个网站,一个国内的一个国外的。有点小体会,记录:
前面已经写了一篇《今天采集某站数据经验总结》,是介绍国外网站的,今天再一起总结一下。
1、国内外网站html规范比较。
国内代码写得很标准,class标签用的很多,想显示格式一样的数据,可能都采用后台一个for循环生成代码。冗余代码可以说没有。采集时不容易准确定位
国外代码很乱,在标签中换行,各种空行,各种空格,还有你想不到的符号用来闭合标签。用的id属性很多,每个标签基本上都会有。定位容易,但是各种报错。
2、javascript比较。
国内倾向于将javascript用于网站功能上,浏览器显示的代码和html源码相差不大。很方便找到关键字。
国外界面显示代码很多是javascript修改的,但是你浏览器不启用js功能页面也不会有太大变化。需要保存源码,查看代码。
3、用urllib模块进行采集时,国内必须加入发送包头信息,但是这个很容易伪造浏览器信息,用处不大。
我在第一次采集的时候,将提取url功能,提取产品列表功能,提取产品信息的功能分开写的,发生网络连接错误,提取url和产品列表都要重新获取,影响速度。
第二次写,将总的url提取时,保存文件了。写第二个功能进行想要数据过滤时再读取文件进行过滤保存,后面再提取列表,保存都采用这种方式,会好一点。以后慢慢优化代码,写出个比较方便的工具,就是有时候特殊情况太多,工具代码的逻辑是死的,还是不方便。
Read more...
erlang基本语法学习笔记
在shell下学习erlang的语法
1.输入十六进制:
1> 16#f.
15
输入命令需要在末尾加上一个点号,否则会认为没有输入完整。(第一次安装完成,就迫不及待的在命令行下试了,没有成功,慌了。仔细阅读文档才发现输入不完整。)
2.erlang变量名大写:
13> i=9.
** exception error: no match of right hand side value 9
14> I=9.
9
3.erlang变量的单一赋值:
当执行I=9时,值9就被绑定到I上。没绑定之前是一个自由变量,绑定后变量的值将不会再发生改变。
“=”模式匹配操作符。
17> I=5.
** exception error: no match of right hand side value 5
“Erlang 是一个函数式语言,不存在可变状态。 当多核编程来临的时候,采用不可
变状态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。 如果你用 C、Java 这样的传统编程语言为多核 CPU 编写程序,就不得不应付共享内存带来的问题。要想不破坏共享内存,就必须在访问时对其加锁。程序还要保证在操纵共享内存时不会崩溃。 而Erlang没有可变状态,也就没有共享内存,更没有锁,这一切都有利于并行化程序的编写。”
“定义一个变量的词法单元就是这个变量的作用域。因此,如果在一个函数语句范围
内使用 X,那么 X 的值就不能―跳出‖语句之外。在同一个函数的不同子句中,彼此之间也不存在全
局或者共享的私有变量。如果 X 出现在许多个不同的函数当中,那么这些 X 的值也都是各自独立
的。”这个在看完函数后再进行验证。
4.浮点数运算:
18> 5/3.
1.6666666666666667
19> 4/2.
2.0
20> 5 div 3.
1
21> 10 rem 3.
1
22> 4 div 2.
2
23> 4 div 2.0.
** exception error: bad argument in an arithmetic expression
in operator div/2
called as 4 div 2.0
24> 4.0 div 2
24> .
** exception error: bad argument in an arithmetic expression
in operator div/2
called as 4.0 div 2
25> 5/3.0.
1.6666666666666667
经过测试,div运算两边必须是整数。rem取余。
5.erlang原子:
原子是一串以小写字母开头,后跟数字字母或下划线(_)或邮件符号(@)的字符,使用单引号引起来的也是原子。
原子的值就是他自身。
做了几个测试:
37> aaa.
aaa
38> 'aaa'.
aaa
39> "aaa".
"aaa"
40> 111.
111
41> '1111'.
'1111'
42> 'a111'.
a111
43> ''.
''
44> '.
44> '
44> .
'.\n'
45> a'111'.
* 1: syntax error before: '111'
45> +.
* 2: syntax error before: '.'
45> '+'.
'+'
46> AAA.
* 1: variable 'AAA' is unbound
47> 'AAA' .
'AAA'
'单引号是个特殊字符,用来区分原子,"双引号是定义字符串,在后面讲。符合定义的,单引号加与没加一样,不符合的(如:大写字母开头或者数字,或者特殊字符),需要加上单引号作为区分。
6.元组:
将若干个以逗号分割的值用一对花括号括起来,就形成了一个元组。值可以是数值和原子。
从元组获取值:
48> D = {a,5,b} .
{a,5,b}
49> {a,C,B} = D.
{a,5,b}
50> C.
5
51> B.
b
书上的一个例子:
55> Person={person,{name,{first,joe},{last,armstrong}},{footsize,42}}
55> .
{person,{name,{first,joe},{last,armstrong}},{footsize,42}}
56> {_,{_,{_,Who},_},_}=Person.
{person,{name,{first,joe},{last,armstrong}},{footsize,42}}
57> Who.
joe
58>
注意 在前面的样例中,将_作为占位符,表示那些我们不关心的变量。符号_称为匿名变量,与常规变量不同,在同一个模式中的不同地方,各个_所绑定的值不必相同。
7.erlang列表:
用列表存储可变的东西,将若干个以逗号分割的值用一对方括号括起来,就形成了一个列表。列表的第一个元素称为列表的头(head)。除去头,剩下的东西就称为列表的尾(tail)。
例如,如果有列表[1,2,3,4,5],那么列表的头就是整数 1,它的尾为[2,3,4,5]。注意,列表的头可以是任何东西,但是列表的尾通常还是一个列表。
访问列表的头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操作,因此,实际上所有的列表处理函数都是从提取列表头开始的,先对头进行处理,然后继续处理列表的尾。
erlang列表定义:如果T 是一个列表,那么[H|T]也是一个列表 ,这个列表以H 为头,以T为尾。竖线符号(|)可以将列表的头和尾分隔开来,而[]则是空列表。
58> H = [1,a,{a,b,c}].
[1,a,{a,b,c}]
59> T = [1,2,3].
[1,2,3]
60> [H|T].
[[1,a,{a,b,c}],1,2,3]
提取列表中的值:
62> [Aa|Bb]=H.
[1,a,{a,b,c}]
63> Aa.
1
64> Bb.
[a,{a,b,c}]
8.erlang字符串:
严格来讲,erlang没有字符串,字符串就是一个整数列表,列表中的每一个值都是字符所对应的整数值。
shell打印一串列表值时,只有列表中的所有整数都是可打印字符,它才把这个列表当作字符串来打印:
66> [3,4,5].
[3,4,5]
67> [83,84,85].
"STU"
68> [3,83,84].
[3,83,84]
69> [$a,$b,$c].
"abc"
我们无须死记硬背哪一个整数表示哪一个特定的字符(ASCII码表),可以使用$符号来表示字符的整数值。例如,$a实际上是一个整数,表示字符 a。
命令f()会让shell释放它所绑定过的所有变量。执行这个命令后,所有的变量都变成自由变量。
72> X=333.
333
73> X=111.
** exception error: no match of right hand side value 111
74> f().
ok
75> X=111.
111
终于将第二章看完了,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。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