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以为很快安装完了,没想到安装过程中缺少不少文件,就决定再记录一下吧。 看系统软件库里版本太低,我就想直接源码编译安装。官网下载了2.4.3的版本。 编译命令:make -j $(nproc) TARGET=linux-glibc USE_OPENSSL=1 USE_LUA=1 USE_PCRE=1 USE_SYSTEMD=1,这个是开启所有模式的编译方式,可看INSTALL文件配置 需要安装gcc:yum install gcc.x86_64 需要pcre:yum install pcre-devel.x86_64 需要openssl: yum install openssl.x86_64 openssl-devel.x86_64 需要安装lua,需要5.3版本以上,我从lua官网下载了5.4.3版本,可以直接make后,指定lua目录。make -j $(nproc) TARGET=linux-glibc USE_OPENSSL=1 USE_LUA=1 USE_PCRE=1 USE_SYSTEMD=1 LUA_INC=/opt/source/lua-5.4.3/src/ LUA_LIB=/opt/source/lua-5.4.3/src/ 需要systemd-dev:yum install systemd-devel.x86_64 然后我现在记录才发现,就是参数指定的都需要额外安装的软件。 haproxy 配置文件 mkdir /etc/haproxy cp examples/option-http_proxy.cfg /etc/haproxy/haproxy.cfg 配置systemd cd admin/systemd/ make 会生成一个haproxy.service,我看就执行了替换bin目录 cp haproxy.service /usr/lib/systemd/system/ systemctl enable haproxy 直接start还是有问题,日志查看错误,需要改一下默认的配置文件和设置ulimit。 具体的详细配置还没看,只先瞟了一眼logging的配置。

Continue

最近接入他们大学的课题程序,很多都是用matplotlib画图,展示最终的精确度之类的。 然后我用pyenv+virtualenv安装那些程序的依赖,然后matplotlib需要_tkinter,这个还需要系统安装,虽然能装,但是挺费劲,还有种方式可能需要重新编译python,也是麻烦。网上搜索发现可以不使用的方法,每次装一次找一次,决定记录一下了。 直接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 会报错ImportError: No module named _tkinter, please install the python-tk package 一般都是用plt.show()方式直接展示。我给改成plt.savefig()报错图片了。 网上找到的方法 在import之前加入两行:import matplotlib matplotlib.use('agg') 然后就可以了。好像是选了matplotlib里gui别的显示方式,就不依赖_tkinter了

Continue

安装没啥坑,提示还挺好,照着官方文档安装,基本都是回车:http://9p.io/wiki/plan9/installation_instructions/ 踩了三个坑, 一个是我选文件系统的时候选的fossil+venti ,硬盘选了2G,然后自动分区的时候可能把fossil分区的太少,复制文件的步骤太慢,而且各种报错,太慢了我感觉不堆,我又重启复制,报不同的错,最后才提示磁盘不足。我又重新开了个10g的硬盘,然后就可以了。 开始我还以为选择的镜像路线不对,然后发现可以ctrol+d退回到主菜单。 之后复制不到一分钟就复制完了,这个才是现代机器的速度嘛。然后重启后,输入用户名那里,提示的是none,我还以为进去创建文件,没想到的是需要输入默认用户名glenda,这个在安装文档里有,我后来报错才去看的文档。 放一张启动后的界面吧,感觉ui挺好看,就是还不成熟,vb中bug还挺多的。 我还看了点官方介绍,感觉备份那个思想现在Windows,mac应该都有,还有远程文件系统现在也都有,应该没啥新内容。待发掘

Continue

plan9可能有点古老了,看官网是80年代的产物,感觉那时候还没有操作系统垄断,dos可能也就刚出来,Windows还不知道在哪。今天想起来了,我又找了篇文章看了看plan9的介绍,反而激起了我对plan9的兴趣,感觉有些理念可以借鉴。被垄断后的思维就会狭隘,偏见,开开视野也是好的。 感觉好多古老的玩意还挺有意思的,比如老早之前知道,磁芯大战(core war or core wars),细胞自动机(cellular automata),《一种新科学》(A New Kind of Science)Stephen Wolfram。(这本书大体看了一下,有些思想我之前倒是想过,却没有这么深入细致的去研究) 记几个关键字,后边研究一下 装一下panl9操作系统,配置看一下那些特性,代码应该不会看。 Sam 和 Acme编辑器大体看看。 顺带知道一个操作系统Oberon,发现搜着看着东西越来越多了。 最近又看了篇文章,加深了对erlang的理解,之前还学过erlang语法,有时间再看看vm。 立了flag,不知道能不能看,发现要弄的东西不懂就难搞,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。下午有时间把plan9装一下。

Continue

学习的问题发现现在能很好的接受了,我开始认真学习数学。并且不去急功近利的学,还回头复习回忆,让学习效率最大化。 听了国外的机器学习基础课,国外讲的课还挺好,顺带看字幕学英语,听力也练了一点。因为讲课的内容相关性很高,所以词汇啥的很固定,学久了听这些内容就简单一点。 第二种机器学习的,相对篇应用的,也开始了。 每天背单词,收获也不少。 最近心态炸裂是工作上的事,全是坑,发现国企风格还是适应不了。现在打疫苗,同学群里的还是疫苗攻击啥的,他们都不打。不明白灭火了的疫苗还攻击啥,殊不知的是其他疫苗也有副作用,也没看不打。我跟我同学交流的最多,我发现他们很多事情就喜欢跟风,完全不会自己思考,而且总是想那个几件事。 所以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。听网课,特别是你不清楚的领域的时候,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。我觉得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模式,主要还是专业人事讲课的时候会特别系统,还有是总结后的东西,所以你能学到很多。虽然你自己也能思考,但是不够系统和细致(跨行导致总有你不知道的东西)。我买了一节便宜创业网课,加了群。里边的人听完课竟然跟跪舔一样一样的,让我十分不理解。我也觉得很值,讲的挺好,但我却没觉得有这么好。如果我站在这个角度,我也会思考这些东西,只是没有这些细致,还有全面。他们很多也是学习别人的书,还有借鉴自己经验的后的提炼。 最近还有一件还不错的事,就是开始做编辑器了。看看做一个开发进度的vlog,督促自己坚持下来吧。

Continue

最近公司在找项目管理的软件,调研了一上午,然后给了几个方案。 一个是是否花钱,市面上的大部分都是花钱 第二个是是否本地部署,现在大部分不能本地部署,支持部署的也是花钱 之前用禅道,不支持多级子任务,不再使用,所以方案必须支持这点。 第三个是否能用破解版。 然后可以用破解版,我首先部署了jira,最后发现也不支持,插件好像也不行,官网也有人说了好几年了。 最后只能上redmine,这个系统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,好像正式工作第一家就是用的这个系统,那时候我还改过ruby代码。这个我通过一个演示系统提前知道能多级。 下午又把这个redmine给部署了。这里简单总结一下,不是最优方案,但是内部使用基本没大问题。 使用的方案是,thin+nignx。thin类似于python中uwsgi等的那些。下边的方法是回忆着来的,不一定全,先记一波,以后部署再补充。 redmin安装查看官网教程足够。 安装完有测试启动方式bundle exec rails server webrick -e production,这个肯定不能用在正式环境,可能单线程,没验证 ruby的安装使用的rvm,类似Python里pyenv。 thin安装 gem install thin thin install 能安装开机启动脚本,和etc下的目录。/etc/rc.d/thin thin命令能生成配置文件,我直接复制的网上改的 cat /etc/thin/redmine.yml pid: tmp/pids/thin.pid wait: 30 timeout: 30 log: log/thin.log max_conns: 1024 require: [] environment: production max_persistent_conns: 512 servers: 4 daemonize: true user: redmine #socket: /tmp/thin.sock address: 0.0.0.0 port: 8080 chdir: /data/redmine-4.1 这个配置刚开始怎么试sock都不行,后来端口也不行,我查了一下发现是selinux没关闭,关闭后再没试。让他们先通过thin起一个端口去验证了。 /etc/rc.d/thin start /etc/rc.d/thin stop 这里会有问题 /usr/local/rvm/gems/ruby-2.6.6/gems/activesupport-5.2.4.5/lib/active_support/dependencies.rb:291:in `require': cannot load such file -- thin/connection (LoadError) 查了一下发现得在Gemfile文件里加上thin的引用,没写过ruby,看不懂,添加 gem "thin" 后 启动正常 nginx配置 这里配置基本复制的网上的,静态文件还是用的thin的,没走nginx,因为懒得去修改静态文件目录的权限了。 /etc/nginx/conf.d/redmine.conf upstream thin_cluster { # server unix:/tmp/thin.0.sock; # server unix:/tmp/thin.1.sock; # server unix:/tmp/thin.2.sock; # server unix:/tmp/thin.3.sock; server 127.0.0.1:8080; server 127.0.0.1:8081; server 127.0.0.1:8082; server 127.0.0.1:8083; } server { listen 10.10.12.240:3000; server_name 10.10.12.240; access_log /var/log/nginx/redmine-proxy-access; error_log /var/log/nginx/redmine-proxy-error; proxy_set_header Host $http_host; 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 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; 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Proto $scheme; client_max_body_size 100m;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; proxy_connect_timeout 90; proxy_send_timeout 90; proxy_read_timeout 90; proxy_buffer_size 4k; proxy_buffers 4 32k;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; 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; # root /data/redmine-4.1/public; proxy_redirect off; location / { # try_files $uri/index.html $uri.html $uri @cluster; try_files $uri.html $uri @cluster; } location @cluster { proxy_pass http://thin_cluster; } }

Continue

最近又心血来潮研究图形学去了,啃3d开发去了。n年前研究过,那时候心性不行,感觉太难了,搞了一半就放弃了。现在又准备重新研究了,目标定位到OpenGL es上了。 主要OpenGL ES支持手机平台,而且属于opengl的子集,没有历史包袱。虽然可能很多高级特效之类的不支持,但是应该也用不到,可能我学习的速度还赶不上硬件和opengl发展速度,考虑这些就考虑多了。从网上介绍来说es是可以在桌面上用的,但是网上搜了一下都需要模拟器。而我看的书是《opengl es 3.0 编程指南》这个书只是说libglesv2的lib版本,这个我就很疑惑。而且还推荐了很多桌面上的模拟器,用来跑示例,我这还想着桌面的也用es写,但感觉模拟器应该也能一起编译打包。 然后我搜了一下lib,发现libgles2已经安装了,搜的libgles,好多包安装过了。然后我看了一下头文件,GLES3/gl3.h也有。libegl也有安装。我就直接cmake了示例代码,然后运行成功了。 所以具体是这个包起作用,还是还有别的包,我也不太清楚,也懒得验证了。然后我就通过包信息里的官方网址,发现还是NVIDIA的github。里边头文件确实有gles3的,看了readme也没说支持3.0的es。大概率是支持了。 具体windows可能是需要模拟器了吧,或许也有显卡公司写的lib。

Continue

临时看个问题,对matplotlib没有了解,基本纯网上搜了搜。暂时先记录一下。 是使用 pandas读了一个excel表,然后加了index字段,是个日期,数据保存在变量df里,可以直接调用df.plot()进行画图,我是有点震惊的。这是因为这几个库联用的多嘛。画出来的图横坐标日期不能全显示,然后想全显示出来。 第一反应就是日期太长了,然后找可以调整角度的函数,用xticks修改角度,不好用。然后发现xticks可以指定横坐标显示位置,显示映射啥的。 x=np.arange(0,12,1)生成一个选择的映射,label传入全部十二个日期。然后就显示全面了。plt.xticks(x, mon, rotation=90) xticks参数还可以指定Text类型的参数,进行文本样式的设置。 最近让搞R语言,在看R语言画图的功能。因为看我对python的matplotlib,numpy,pandas这些库都没经验,领导之前会用R,就让我直接写R了。感觉搞这些工具,但不会统计的东西,搞起来总感觉是在隔靴子挠痒。

Continue

准备玩点高级一点的东西了,xelatex看着不错,搜了一番,感觉texlive比较不错。也下载了Texmacs,那个只支持原生的latex,xelatex的导入导出不支持。现在已经懒得折腾东西,但是想想还是折腾折腾吧。直接apt安装的版本是2017的,感觉有点老,所以还是装个新的玩吧。 安装基本靠官网文档 首先下载一个安装工具,解压,执行perl install-tl 。 这里要看一下安装目录是否有权限,texlive的安装不需要root权限,但是默认安装目录是/usr/local/texlive/2020,最后一级目录是区分不同版本的,所以只要创建texlive目录,然后保证有权限就行了。 然后i开始安装,看着好像要下载四千多个文件,我使用的默认的镜像,速度还挺快的。主要看下载安装工具的时候速度就挺快。 还有gui版本的安装工具,包括安装完成后gui工具的使用,这个需要perl的tk库,sudo apt-get install perl-tk进行安装。比如:tlmgr -gui 更新系统使用命令:tlmgr update -all

Continue

看网上教程,最后选择了这种rpc调用的方式,这种方式可以提前启动R虚拟机,R程序造成的崩溃不会影响到java程序。另一种方式是JRI,全名是Java/R Interface 第一步R安装Rserve,这里有点问题就是最好root权限安装,我看文档这种方式需要源码安装,并且有$R_HOME/bin权限。所以直接root启动r然后安装了,install.packages("Rserve")。这里试了一下R INSTALL 好像只能安装本地的包。最后决定安装官网的最新版本,目前还没在CRAN中。install.packages("Rserve",,"http://rforge.net") 第二步启动R server,命令行执行 R CMD Rserve,这个就是上边说的daemon模式,文档说只支持unix系统,windows还不行。默认启动端口6311.看参数好像只能指定端口,不支持指定IP。看文档只能通过配置文件去指定是否允许远程访问。写一行remote enable就行了,我没在默认/etc/Rserv.conf 改,直接参数指定的文件。 第三步java客户端连接,这里需要两个jar包,官方网站能下载,看版本有点老,安装包也带。目录在 /home/xx/R/x86_64-pc-linux-gnu-library/4.0/Rserve/java/ 包的安装目录下。然后javac -classpath ./REngine.jar:./Rserve.jar:. test.java,测试运行一下没啥问题。数据类型的转换问题还需要详细研究一下。

Continue